北邙(北邙是什么意思)

dl4host 最新小说 2023-03-19 12 0

北邙是什么意思

北邙的意思是:山名,北邙山的简称。坟墓,埋葬死人的地方。

北邙造句如下:

1、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2、越王侗使人运回洛仓米入城,遣兵五千屯丰都市,五千屯上春门,五千屯北邙山,为九营,首尾相应,以备密。

3、北魏迁都前,陵域在今山西大同方山一带,迁都洛阳后,陵域选择在洛阳泸河以西的北邙山。

4、一行人出得洛阳城,侦骑四出,迅速向北邙山而去。

5、以剑之名祭你风华初成,却误许温柔错算江湖仇恩,天人永分留泱泱长恨,心上重门余一寸裂痕,以我之名怀你碧草芳魂,今长眠北邙坡下无碑无坟,卿心非铁有泪为证,付尽一生未肯受一刻情真。

6、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7、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8、御武界北邙域白莽城,深冬的夜空中飘洒着白茫茫的一片,林府内一处独院里一位五六岁左右的俊俏小男孩身着一袭血红色长衫单衣正独自坐在凉亭内。

9、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10、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11、因占了“北邙”的东翼,黄河南岸、郑州惠济区古荥镇,自古就是权贵们最后的“福地”。

12、只可惜,曾经能使豪主怔营的壮士,现在已经永远地葬身北邙了。

[img]

北邙山在哪个省,哪个市

河南省洛阳市。

广义的邙山起自洛阳市北,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北的广武山,长度100多公里。狭义的邙山仅指洛阳市以北的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

邙山,山名,又名氓山,古名郏山,又称北邙,俗称邙岭。位于河南西部,是秦岭山脉的北支,距离太行山四五百公里,靠近黄河边上,与崤山互为犄角,古有天险之称。

扩展资料

邙山海拔300米左右。邙山为黄土丘陵地,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最高峰为翠云峰,在今市区正北,上有唐玄元皇帝庙。

由于邙山山川绚丽,风光宜人,山虽不高,但土厚水低,宜于殡葬,所以邙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比较有名的有东周皇陵、东汉皇陵,曹魏、西晋和北魏时期的皇陵。不夸张的说,邙山自东汉以来就是洛阳人的墓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邙山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为何北邙会成为古代帝王青睐的埋葬地?

民间有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古至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苏杭都是人们休闲养老的宜居之地,说是天堂也不为过。而民间还有一句俗语“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这句话的意思不外乎人活着的时候就在苏杭生活,逝去之后最好能葬在北邙,北邙是古人最青睐的埋骨地。

北邙山原名邙山,因位于洛阳北部,因此称之为北邙。

上图_ 北邙山图

北邙山墓群的发现源于1905年,清朝修洛潼铁路经过洛阳,在邙山段工人修路时发现挖到东西,这才发现了数量庞大的陵墓群。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那么北邙山上到底有多少古墓呢?从2002年开始的洛阳邙山陵墓群考古,经过系统的调查与勘测,推算邙山陵墓群多达数十万座,可谓遍地是古墓,当地还有一句戏言——“跺一脚就惊动三皇五帝,刨一镐满是秦砖汉瓦”,直至现在从北邙山附近的公路上行驶,还能看到旁边田野里的封土堆。。

北邙山不仅古墓数量庞大,更有无数帝王贵胄埋葬于此,在考古中发现光帝王墓就有24座,时间跨度从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共六代,在这些帝陵中,有东周历任天子的帝陵,有大名鼎鼎的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当地称之为刘秀坟,也有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长陵……

上图_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

上图_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

为何北邙山会成为古人最青睐的埋骨地呢?

一、地理原因

自古以来中原兴盛土葬,而好的土葬的地点必须符合几个条件——土厚、水低、干燥、缓平。土厚可保障挖穴顺利,水低可防止墓穴潮湿,干燥可杜绝虫蚁丛生,缓平可保障棺木稳当。

《河南府志》记载:

自北邙山之首白马山,往西到神尾山,凡三十三峰。经渑池、新安、洛阳、孟津、偃师、巩县六县,东西长三百八十余里。

作为秦岭余脉,北邙山海拔300余米,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黄土区的风尘沉积以及平原区的流水沉积共同形成了北邙山,说是山,但地势平缓,中间高四周低,无高山遮掩,无沟壑纵横。

土质由黄土构成,土层深厚、粘结性佳、质地坚固、密度紧实,独特的地质结构造就了北邙山渗水少、土壤干燥且不松散的特性。

上图_ 《河南府志》含多个版本,顺治、康熙、乾隆各有不同版本流传。

二、历史原因

北邙山地处洛阳北,黄河南,既紧邻花团锦簇的千年帝都,又俯瞰滚滚流逝的黄河。而洛阳地处中原地带,从东周开始一直到盛唐,作为十三朝古都,造就了独特的政治经济地位。

古都洛阳汇集了无数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富商巨贾、诗书大家、僧道名流,由于古代的防腐技术有限,这些人逝去后只能选择在故居的附近下葬,都城繁华,自是不适合下葬,那么离都城近地理位置又好的北邙山便成了首选之地。

君不见自从盛唐以后的朝代不再定都洛阳,北邙山也不再出现帝王陵。

同样的情况在古都附近都能出现,西安、南京皆多古墓,明清两代的帝陵都多在北京附近,全都是同样的原因。

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上图_ 北邙山风光

上图_ 北邙山风光

北邙山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埋骨地何尝没有此种原因在里面,除了最初的东周八任周天子,而后东汉5座帝陵,曹魏1座,西晋5座,北魏4座,五代后唐1座,这些帝陵都选择了北邙山。

帝王选择下葬在哪个地方有诸多因素考虑,对于普通官员及民间豪绅来说,能被帝王选择的地方一定是风水宝地,能与帝王葬在同一区域亦是荣幸,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葬在北邙。

《礼记·檀弓下》记载,“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这里记载了汉代祖先的葬俗,可见在汉代及以前,人们就认为将逝者葬于北方是比较好的,而邙山恰巧位于洛阳北部,符合古人的丧葬习俗。

北邙是指哪里?

你好朋友

北邙山,又名北芒、邙山、北山、平逢山、太平山、郏山。

北邙山海拔300米左右,东西横亘数百里,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

据《河南府志》记载,自邙山之首白马山,往西到神尾山,凡三十三峰。

经渑池、新安、洛阳、孟津、偃师、巩县六县,东西长三百八十余里。

望采纳,谢谢!

“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中的“北邙”指的是哪里?

“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中的“北邙”指的是邙山。

这么说的理由:古人云:“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生在苏杭”这句话大家都能理解,江南鱼米之乡,人杰地灵,自宋室南迁后的数百年中更是成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其地富甲天下,才子辈出,如诗如画般的江南烟雨为异乡多情少年所神往;而“死葬北邙”这句话却令许多人感到有些茫然,但当你打开书卷,探究北邙之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坟墓所埋为何人时,又不得不承认古人之说却有其道理。

在北邙厚重的黄土之下,不知掩埋了多少名垂千古的风流人物:无言独上西楼的南唐后主李煌,一览众山小的诗圣杜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生啖猪肉的樊哙,挂六国相印的苏秦和他的师弟兼对手张仪,如今都静静的躺在北邙的黄土之下。

北邙又名邙山,广义上的邙山是崤山的支脉,沿黄河东西延绵190公里,最高海拔大约是300米,而古书上所说的北邙是指狭义上的北邙,位于洛阳的北方,东西长30公里左右。邙山是一座地势平缓抬升的土山,古时候邙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景色宜人,登高向南远望,伊洛两河以及龙门山的风景尽收眼底,傍晚登临邙山向下远眺,只见洛阳城内万家灯火如满天繁星,甚是壮观,邙山远眺也因此成为洛阳的八大景之一。

由于古时候邙山风景宜人,土厚水低,宜于殡葬,因此历代许多帝王、达官贵人都将邙山作为埋骨之地。唐代诗人王建曾作诗写道: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