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谁而鸣是以哪次战争为背景)
《丧钟为谁而鸣》主要讲了什么?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的又一部作品。海明威一方面继承了马克·吐温等人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现当代美国和世界文学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丧钟为谁而鸣》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通过后方一支游击队的一次军事行动,展现了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广阔画面。罗伯特·乔登是一个美国人,他自愿参加到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行列中。按照俄国将军戈尔兹的指示,他的任务是配合当地游击队在共和国部队发动进攻之前炸毁一座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以便阻止法西斯军队过河拦截。乔登与游击队员们一起呆在山上的一个岩洞里,他发现游击队员士气低落,特别是他们的首领帕勃罗是一个狡猾的人,缺乏勇气,对自己的事业没有信念。乔登争取到帕勃罗的妻子皮拉尔的支持,游击队的其他成员也站到了乔登一边。但是内部尖锐的对立情绪以及一场严重的暴风雪增加了乔登的困难。附近山上另一支游击队的领袖艾尔·索多答应派人支持他,然而他们的行踪被敌人巡逻兵发现,他们虽然打死了敌人,却招来了法西斯飞机的猛烈轰炸。这时消息传来,戈尔兹将军的进攻计划可能已经泄露,法西斯军队已经作好了反击准备。
在这种形势下,乔登派人去向戈尔兹将军建议撤销原来的进攻方案,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当共和国军队进攻的信号打响时,乔登和帕勃罗的游击队炸掉了桥梁,乔登不幸受重伤,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对反法西斯正义事业充满必胜信心:“我们已经为自己信仰的事业奋战了一年,如果我们在这里取得胜利,我们就将在每一个地方取得胜利……。”怀着这样崇高而坚定的想法,他掩护了自己的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乔登也像《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一样厌恶和诅咒战争,在暴力和死亡的笼罩下为恐惧、噩梦所困扰。尽管如此,他却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他们两人身上那种迷惘与悲观的情绪,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而战,因而保持了较高的斗志。这样,海明威终于分清了战争正义与非正义性,旗帜鲜明地表示了自己支持人民的立场。
小说中与乔登的军事行动这条线索交织进行的还有另一条线索,那就是乔登与玛丽娅的恋爱情节。玛丽娅的父亲是共和政府的一个市长,后来与玛丽娅的母亲一起遭到了法西斯匪徒的杀害。她自己也遭到长枪党党员的奸污。在游击队的山洞里皮拉尔精心调护她,使她身心迅速康复,并极力促成她与乔登的恋爱。尽管这种爱情显得有些过分浪漫,过分理想化,但正如亨利与凯瑟琳一样,男女主人公那种真诚相爱的精神毕竟是美好的,感人的。
丧钟为谁而鸣作者 丧钟为谁而鸣简介
1、《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4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2、《丧钟为谁而鸣》讲述的是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在大学里教授西班牙语,对西班牙有深切的感情。他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成炸桥任务。他争取到游击队队长巴勃罗的妻子比拉尔和其他队员的拥护,孤立了已丧失斗志的巴勃罗,并按部就班地布置好各人的具体任务。在纷飞的战火中,他和比拉尔收留的被敌人糟蹋过的小姑娘玛丽亚坠入爱河,藉此抹平了玛丽亚心灵的创伤。在这三天中,罗伯特历经爱情与职责的冲突和生与死的考验,人性不断升华。在炸完桥撤退的时候,自己却被敌人打伤了大腿,独自留下阻击敌人,最终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谁而鸣》的作者是海明威。
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
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创作特点
海明威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以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复杂的内容,用基本词汇、简短句式等表达具体含义,用名词、动词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丝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从句式上看,海明威常用简短的陈述句进行语言表述,他认为没有必要用文字修饰雕琢来哗众取宠,只要将事物描述清楚就行,其他的则由读者来决定。
海明威的小说语言就有着不冗不赘、文体轻松、造句简单、用词平实的特点,他常以基本单词为中心来构造单句,很少使用表达思想的形容词与副词。
《丧钟为谁而鸣》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丧钟为谁而鸣》([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frsd
书名: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程中瑞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8
页数:536
内容简介:
★海明威诞辰120周年 名家名译
★海明威的“二战回忆录”
★西班牙独立战争的史诗绝唱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的主要作品之一。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成炸桥任务。在纷飞的战火中,他与被敌人糟蹋过的小姑娘玛丽 亚坠入 爱河,藉此抹平了玛丽亚心灵的创伤。在三天的时间里,罗伯特历经爱情与职责 的冲突和生与死的考验,人性不断升华。在炸桥的撤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却被炮弹炸断了大腿,独自留下阻击敌人,最终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丧钟为谁而鸣》可以看做海明威的“二战回忆录”,大部分情节来自海明威的真实体验。小说以其深沉的人道主义力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20世纪美国小说家、记者,“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一生经历丰富、传奇,写作风格简洁明快,以“文坛硬汉”著称,对现当代美国和世界文学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1953年凭借《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集收录了海明威全部长、中、短篇小说和全部非虚构类纪实作品,作家唯一的剧本《第五纵队》及影片《西班牙大地》解说词,以及作家书信集也悉数收进,凡16种(18卷),辅以大量原版插图、珍贵历史影像,图文并茂,全貌再现海明威作品及其生平。
本文集译者名家荟萃:吴劳、鹿金、蔡慧、陈良廷、主万、董衡巽等一代英美文学翻译大家模范译本有口皆碑、历久弥新,辅以详尽背景资料和译序解读,以精良文本,致敬经典。
《丧钟是为谁而鸣》的作者是?
《丧钟为谁而鸣》作者是:
美国伟大的小说家海明威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img]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叙述了什么?
西班牙内战结束后,他回到古巴,在哈瓦那郊区创作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旧译《战地钟声》),于1940年发表。这部小说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叙述美国人乔顿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炸桥的故事,集中描写乔顿炸桥前3个昼夜的活动,包括游击队内部的分歧,胆小的游击队长与他勇敢的妻子之间的矛盾,淳朴、勇敢的游击队员的反法西斯情绪,乔顿和一个西班牙姑娘的恋爱,另一支游击队的英勇奋战和牺牲,乔顿因情况有变而与上级联系的过程,国际纵队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混乱以及他们面临的困难等等。小说也以厌恶的情绪描写农民对一些法西斯分子进行肉体上的惩罚。最后,乔顿在未能与上级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执行炸桥任务,身负重伤,独自在山顶上阻击敌人。《丧钟为谁而鸣》从民主主义立场反对法西斯主义,主人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乔顿临死之前回顾了一生,肯定自己为反法西斯而牺牲是光荣而崇高的。
评论